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透视 » 正文

食盐批发环节价被“腰斩” 告别了垄断好日子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17  来源:中国农业网  作者:土农网  浏览次数:542

  原标题:垄断的好日子没了,暴利也没了,这种生活必需品降价超50%!

  “盐铁官营”,这是汉武帝时期桑弘羊改革确立的内容,这一思路沿袭了2000多年,尤其是盐这一生活必需品,供给主体受到严格限制,形成垄断。

  一直以来,盐业被不少人称之为“暴利行业”之一——1吨盐,从出厂价的每吨五六百元,到终端销售往往在三千元以上,中间的利润就是好几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ink="">▲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今,垄断的藩篱终于被打破。2016年,我国开始推进盐业体制改革,今年1月1日,盐改正式落地,放开食盐价格与允许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跨区域经营是本次盐改的两大要点。

  打破地方垄断、引入竞争机制的威力是巨大的,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的食言价格跌幅超过50%!对消费者来说,这可能就是2元钱和1元钱的差异,但对整个消费者群体并且长期来看,这样的降价仍有巨大的正面效应。

  食盐的批发环节价几乎被“腰斩”

  4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以采购商的名义走访了成都五块石干杂批发市场(食品城)的几家商户。记者发现,该批发市场上的食盐价格已明显下降,下降的幅度大约在50%~65%之间。

  “以前卖125元/件,现在只卖65元/件了。”其中的一家商户老板介绍,普通精制小袋食盐每件为60包。

  记者走访几家商户发现,最便宜的食盐是乐山盐,价格在30元/件~35元/件之间。一位商户说,“以前青白江的盐运到这里来卖都要算是走私,现在随便哪个省份的盐都可以来卖了。”不过,上述商户称,目前他们并没有从外省过来的盐。

  四川省内其他地方盐的进入,已使得食盐批发价明显下降。类似跨区域卖盐致盐价下跌的情况,目前在国内已十分明显。

  前述西南某市盐务部门相关负责人称,盐改之后,其所在省区的普通精制小袋食盐一批价已经从4000~5000元/吨下滑至2000元/吨左右,严重时一吨食盐的批发价仅有1500元左右。

  而一位从事食盐生意多年的盐企区域经理亦表示,食盐的批发环节价几乎被“腰斩”,“几乎在一夜之间,一吨食盐的价格就降了近2000元。厂商还跟我说,未来的进价可以更低。”

  在阿里巴巴旗下采购批发网站上,部分加碘精制盐批发价甚至低于千元每吨。

  某省级盐业公司一位中层亦表示,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因盐改获准进入流通领域,其要争夺市场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去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食盐价格体系的混乱。

  食盐终端价变化不大

  对食盐批发价出现下跌,另一省级盐务部门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

  普通食盐批发价的下滑,是盐业专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开,接受市场经济规律调控后出现的正常现象。

  该人士认为,在全国食盐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盐价放开必然导致其下滑,“下滑背后体现的利益格局再调整才是最关键的问题,也可以说是盐改的初衷之一”。

  据了解,在盐改实施之前,食盐产业的绝大部分利润都被流通企业或产销一体的盐企拿走。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领域后,其批发价相对于往年直接销往盐业公司已经有所提升。

  因此,尽管从市场层面来看,食盐批发价看起来是降低了,但对于生产商而言其利润却较之前更加丰厚。前述相关人士认为,“目前盐业的利益链条已经有所调整,总体而言企业向好”。

  上述某省盐企中层向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眼下盐业市场的红利正处在流通状态,但在企业通过品牌打造与产品差异化保证竞争力的同时,价格调整也不能无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ink="" data-mcesrc="http://n.sinaimg.cn/translate/20170417/5zFF-fyeimqy2164783.jpg" data-mcestyle="max-width: 500px;" data-mceselected="1">▲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食盐批发价风起云涌,但商超等终端食盐价格目前似乎还处在风平浪静之中。对于食盐终端价为何变动不大,该中层人士表示,“普通食盐终端价格本来就低,所以就算有变动消费者感受也不深”。

  对于食盐批价未来走势,一位食盐商户认为,由于已大幅下降,未来批发价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应不是很大。“以前食盐进货比较多,价格下降的比较厉害,导致亏了不少,现在我都不怎么拿货。”该商户称。

  专家:转型“阵痛”在所难免

  从目前看,盐改后多地出现本地盐务监管部门查扣外省盐的情况。

  比如近日,有多家江苏省外盐企称,自己在江苏省内遇到了货物被查扣、产品被下架等情况。数家外省盐企认为江苏省盐务管理局(以下简称江苏省盐务局)涉嫌“地方保护主义”,自己被查扣只是因为“外省盐”的身份。就此,江苏省盐务局并未针对具体案例表态,但其也表示部分外省盐企确实存在着质量与规范性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明针对今年大量出现的外地盐被查扣事情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长期垄断市场快速转型竞争性市场,“阵痛”在所难免。目前改革尚处于过渡阶段,相关配套改革措施没完全到位,出现一些局部问题可以理解。

  随着盐改跨区经营政策专项行动的推进,以及其他相关配套措施的出台,相信监管不当的问题很快会得到有效解决,但如何解决好监管不足的问题,确保形成一个健康稳定、竞争有序、安全高效的食盐市场,可能会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在加强监管转型、提升监管能力方面多下功夫。

  袁东明认为,国家《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实施三个多月以来,改革进展总体上是比较好的,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都在积极跨区经营、拓展市场,过去以省或市县为单位的封闭市场已经被打破,一个有限主体的竞争性市场正在快速形成,改革成效初步显现。

责任编辑:初晓慧

 
关键词: 食盐,暴利,垄断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食盐批发环节价被“腰斩” 告别了垄断好日子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tchinahkb",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